日前,肺炎疫情可以说是来势汹汹,有不少人都心中担心,因此打算给自己买份保险有个保障,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担心核保是过不了,拿不到保障。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但是保险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的。这一期祥子就来说一说,关于保险核保的那些事情。
的确,每个人都需要保险,而社保就是为每一个人都准备好了的兜底的保险,但在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就不可能说是每个人都能买上。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考量——风险管控,而核保是保险公司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有的人是买不上保险的,而买上保险的人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承保,另一种就是加费承保。保险公司确定同意承保,那就表示被保险人的风险是在保险公司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若是被保人发生了保险约定的事故,保险公司会根据约定来进行进行赔付。
那核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核保。
买保险是一个双方选择的过程,既有投保人愿意选择投保,还要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祥子说句实在话,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它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明知道会有极高概率发生理赔,那它怎么会轻易的承保呢?这是一个需要风险管控的环节,这个过程就是核保。
下面祥子来说一说核保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财务核保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评估投保人是否有能力支付保费的评估,而保费往往是与保额挂钩的。因此,不少的保险会将保额和被保险人的收入进行挂钩,比如重疾险的保额就不得超过年收入的10倍或者8倍。这样就是说,假如祥子要买50万保额的重疾险,那祥子的年收入至少五万元起步才行。
第二,职业核保
保险就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而不同职业的人,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购买保险是赔付率影响也不一样。一个普通公司白领面临风险的概率远比一个经常开车的货运司机面临的概率要小得多;一个餐厅服务人员面临的风险,远比一个外卖小哥面临的风险要小得多。可以说,职业种类对于保险购买还是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的。
第三,医学核保
医学核保是风险管控中最重要最严格的部分,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健康告知”,它针对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包括可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个人习惯、既往病史、现有病史、家族遗传等方面来进行考量。这方面就需要有医学知识储备或者专业医生来进行评估。
保险公司到底是怎么进行核保的?
知道了核保需要的方面后,心急的你可能会问:核保不就两个结果,一个承保,一个拒保吗?祥子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理解没错,但从保险公司进行考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打个比喻,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在决定保险费率时,从大方向考虑了人群的风险,是一个”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过程,它遵守大数据规律;那么核保就是精确到一个人进行风险测评,是“只见树木”的过程,通过“量体裁衣”确定能否过保。
投保后核保的结果有以下几种:标准体承保、次标体承保(加费、特约、除外)、延期、拒保。
在核保时,保险公司会将核保因素进行叠加,叠加的就是额外死亡率。当额外死亡率到达或者超过某一个数值后就会有加费,超的数值太多,就会有拒保。
而核保在方式上又分为自动核保和人工核保,现在市场的产品一般都是自动核保,自动核保即是保险公司在系统中设定核保规则,有系统自行判断,通过就会进入收费环节。自动核保通不过再进行人工核保,有核保员根据提交的材料如:具体的情况、告知内容、体检报告、病理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最终下来核保结果。
怎么能顺利承保?
祥子先谈一下标准体核保,核保时标准严格吗?
标准体(健康体)是指,被保人投保前没有身体异常,医院留下什么特殊的疾病、住院记录等。没有体重超标、酗酒、体检异常、住院记录等,这样就被称为标准体。标准体会根据标准费率进行承保。这种情况最好,也是保险公最欢迎的。
标准体核保,也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核通过
标准体选择的保额不超过免体检的额度,系统核保时,根据核保规则,一般会自核通过,这时只要缴费就可以获得保障。
第二种则是人工核保
人工核保即没有通过系统核保没过,或者保额已经超过免体检的额度,那么就需要人工核保,这样会比系统核保慢上一两天,保单生效也会慢上一两天。
达到体检标准,要体检通过才能投保;没达到标准体的,抽中体检的,也要体检并通过审核才能投保。
有人可能会说,我很健康,保险公司怎么说我是不是标准体?在这里,祥子要科普一下:并不是你觉得健康就行,保险公司除了考虑被保人当下的身体健康,还要考虑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保险报公司只要他觉得,不要你觉得。
祥子在这里建议,大家在初次投保的时候,保额不要选择太高,,尽量控制在免体检的范围之内比较好,在获得保障的同时通过附加其他产品或者加保的形式来获得高额的保障。
为什么祥子会这么说呢?万一初次体检不是标准体,需要加费承保,以后的保单也需要加费承保;可若是已经配置基本保障,那加保时体检异常,仅仅是后面的保单加费而已。
为什么需要加费承保?
同性别、同年纪的两人去买同一的产品,相应的也是同保额、同责任。结果费用不尽相同,为什么?(难道是长得帅,要收税?)
这就是核保的结果之一:加费承保。这是对于次标体的核保结果之一,加费承保即为需要支付比标准体更多费用进行投保。
什么情况下会有加费承保呢?一般为两种情况:被保人从事的职业风险过高和被保人的身体健康有异常。
与标准体相比而言,身体健康有异常的人(也就是次标体),发生疾病与死亡的几率更高,就会被加费,一般加费的都是乙肝大三阳类,肝功能异常等人士;高风险职业的人群面临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理赔率更高,未显示公平,更是为了降低公司风险,核保结果通常也是加费。
祥子在这里举个例子,如果生病的数值为,标准体只要不超过50就行,次标体就是70~80,相比而言,次标体数值离更近。
祥子的理解就是,次标体比标准体更需要保障,发生理赔的几率更高,保险公司处于考虑,次标体加费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除外承保”是怎么回事
有人也会问祥子,在投保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病症,且这个病症对应着保险约定的赔付项目,这种情况还能承保吗?
这里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涉及到“除外承保”的情况,这么说可能没有具体的轮廓,祥子举个例子。
王先生因为长期加班而有了甲状腺结节,那么他发生甲状腺癌的几率就比一般人高,投保时会被保险公司告知“甲状腺器官”责任除外。也就是说,王先生以后发生与甲状腺有关的疾病不会得到赔付,而与甲状腺无关的疾病会得到赔付。
王先生的情况就是责任免除,或者除外责任
祥子的理解是投保前,某些器官发生异常,保险公司就会对其单器官进行责任免除,对此不进行承保。而一些系统性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就不适应于责任免除了。
为什么会被拒保?
上述情况还算好,至少钾肥或除外后能够承保,有的人很特殊,保险公司直接拒保。(常见于父母)
若是被保人发生疾病的概率越大,保险公司承担赔钱的风险就越大,为了降低经营风险,甚至是免除风险,保险公司就会直接拒保。
拒保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延期受保,也叫“搁置受理”,或者“延期受理”。这是指被保人当下的身体情况不甚明了,需要观察段时间,以此确定被保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决定要不要承保。
祥子在举个例子:魏先生的女儿出生时体重偏低,不足5斤,出生后还发生了肺炎。他第一次给孩子核保时孩子3个月大,保险公司作出延期受理的决定;1岁后再次提交申请,由于出院病历上医生写着心脏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况,还是接到延期受理的通知;在孩子3岁时第3次申请,提供了孩子心脏正常的彩超报告,这才核保通过,成功购买保险。
所以祥子在这里告诫大家,保险延期受理不要灰心,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舒服就及时就医,等风险去除后,就可以重新申请投保。
另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拒保,若是被保人从事的职业危险过高或者身体情况潜在的风险过高,保险公司也不得不拒保。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是做拒保理的。
祥子在最后说一点建议,能买到保险的尽量早买。特别是在意识到自己有需求的情况下,早买早安心。
正在计划买保险的小伙伴也不要担心,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也是不同,因而同一个被保人在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结果也是不同。投保时只要是做到如实告知、看清除外责任、选医院、资料准备齐全、告知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这几点,承保的还是会轻松承保。
一般投保后出险,理赔时没有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