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癌多,肝癌凶,肝癌不难预防 [复制链接]

1#

肝癌在我国高发,男性恶性肿瘤排名中高居前二,只比肺癌少,是我们门诊的常见患者。

肝癌的凶险度,更高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排名也高居前二,病死率也只比肺癌低。

为什么早期肝癌常被耽误?心脏有病会心慌气短;肺有病会咳嗽痰喘;肝脏是一个“哑巴”器官:许多肝炎发病可能长期不自觉,只在其它原因查血时才发现。有些不舒服,也没有想到肝脏出了大问题。肝脏的实质只有植物神经,没有痛觉,只在肝癌侵蚀到有感觉神经的肝脏包膜,才痛得厉害。由于没有明显确定的症状,来我们门诊的不少患者已经耽误成巨块型肝癌,失去了早期根治的机会。

谷丙酶正常、以病*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小三阳”肝炎,常被不专业的医生漏诊、耽误抗病*治疗,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不少。超过30岁的“大三阳”肝炎患者,谷丙酶反复升高多年,只用护肝降酶的中西药物,不知道抗病*治疗无可替代、盲目排斥抗病*药物,最终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更多。

哪些慢性乙肝患者要警惕肝癌?八成的肝癌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被漏诊的肝癌极大多数来自被漏诊的肝硬化。

发生肝癌与肝硬化的高危因素相同。男性较多、超过40岁的较多;嗜酒、吸烟、肥胖出众、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慢性乙肝患者中较多;长期持续“大三阳”、转换“小三阳”时已经大于40岁;病*较高的“小三阳”肝炎,谷丙酶持续升高、或反复升高,这些患者中发生肝癌与肝硬化的很多。

肝癌和肝硬化多发的家庭怎么办?乙肝病*从父母传染给子女,一个家庭常常“成窝”发生,这是由于密切接触,不是遗传的。其中有些家庭,患慢性乙肝父母和(或)兄弟姐妹中,有几人发生了肝硬化或肝癌,这就掺杂了遗传因素。

父母和(或)兄弟姐妹中,有几个人发生了肝癌和(或)肝硬化,其他慢性乙肝病*携带、或慢性乙型肝炎的就有发生肝癌和(或)肝硬化的高危性,对他(她)们必须降低抗病*治疗的“门槛”,以免病情恶化。他(她)们中的“大三阳”患者只要病*阳性、谷丙酶升高到正常高限的1.5倍,就要抗病*治疗;“小三阳”患者只要病*阳性,也要抗病*治疗。家境比较宽裕、病情也适合,最好用长效干扰素搏一搏。长效干扰素有很强的激发免疫效应,如果治疗有效,就可以避免发生肝癌。

怎样预防肝癌发生?慢性乙肝病*感染者尽早确定肝炎诊断,及时用一线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TDF或新版TAF、以及长效干扰素)抗病*治疗,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肝癌发生率。

其实,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时进行抗病*治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坚持定期筛查肝癌,万一发生,早期检出也能根治。

必须同时检查血液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

早期肝癌结节每4-6个月增大一倍,必须每6个月定期筛检。

所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必须筛检。

父母和(或)兄弟姐妹患有肝硬化或肝癌,过40岁的男性和过50岁的女性肝病患者必须筛检。

HBsAg阳性有肝癌高危性患者还包括:“大三阳”转换“小三阳”时大于40岁,ALT持续升高和(或)病*持续高水平的“小三阳”肝炎,“大、小三阳”肝病同时有未控制的糖尿病。

嗜酒、肥胖出众的慢性乙肝患者,也须考虑定期筛检。

甲胎蛋白来自何处?胎儿产生的甲型白蛋白简称甲胎蛋白(AFP)。AFP只能由肝细胞产生。

孕妇血液中的AFP来自胎儿,新生儿由胎内带来。

AFP增高未必是肝癌:首先要说明肝脏是管代谢的器官,一项重要的代谢是把肠管吸收的营养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的中、重度肝炎患者可以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必定是是重度肝纤维化。纤维化为修补被炎症坏死的肝细胞而产生。纤维增多了肝细胞就减少,提供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人体的日常活动,需要新生肝细胞来补充能量。新生的肝细胞也会产生AFP,一般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不会很高(数十ng/mL,比较稳定);但在严重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也可以很高。

AFP是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快速明显升高,服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2个月未能控制快速升高,即使加强磁共振尚未发现癌结节(≥0.5mm才能显示),仍须继续检查加强磁共振,≤20mm的癌结节可以根治。

肝脏B超:可能早期发现肝癌。约五分之一的肝细胞癌AFP正常,B超发现肝癌线索再经磁共振确定非常重要,作为一项前瞻性筛检方法的意义重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