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疑难攻坚五石散类方解肿瘤多发转移肿块 [复制链接]

1#

医案

胡某,男,49岁

初诊时间

年6月29日

西医诊断

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右上肺癌cT2bNOM1c(多发骨)IVB期);躯干骨继发恶性肿瘤;乙型肝炎小三阳。

刻下

左肩肿块处疼痛,牵扯颈部。呼吸时左侧胸胁疼,经中药治疗咳嗽基本消失,痰少,无血丝。穿刺检查后纳呆,大便干燥,3-4日未行,无便意。胃疼,无烧心反酸,肠鸣,胃中抽搐感。口干苦,饮多,饮热。无恶心,胃中不烧灼,无小便频急,不灼热,夜尿1-2行。自汗,易汗,多汗,食汗,汗后凉,疼痛时伴有汗出恶寒,心慌胸闷,眠差(疼痛影响睡眠),梦不多。消瘦。

查体

脉浮弦缓。

舌紫红嫩,苔白腻花剥,中裂痕,下睑淡白边淡红,目秽增多,腹薄拘,下肢血络,左手手心微温,手指冷。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伤精

太阴伤血,血少,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里燥,外热,外结

处方

①桂甘寒石龙牡石脂加硝石滑石人参*芩汤×10剂

②桂芩细辛酸浆去*芩蛇床子加矾石汤×10剂

③萸*前胡汤×10剂

①方2剂,②方2剂,③方2剂交替服用,共服5个循环。

网上反馈

年7月3日

复诊

复诊时间

年07月29日

复诊概况

服中药后背部肿块突起已大消,咳嗽减少,痰偶有血丝,服靶向药后头面、背部红疹脱屑,口腔溃疡,胃有拘紧感,食后胃不适,腹泻,纳呆,口干,饮少,大便日2行,质稀,偶有肠鸣,小便尿急尿频,夜尿1-2行,怕风怕冷,手足凉,汗少,眠可,梦少,头晕,气促,疲乏嗜睡。

查体

脉浮缓滑,舌紫红质嫩苔薄润,下睑红鲜,腹按薄拘,下肢血络,手凉。

患者肿块已消,咳嗽气促明显缓解,予千金甘麦竹茹汤、千金奔豚汤、橘皮竹茹汤等继续治疗。

老师,第一个方为何用了这么多石头?寒水石、赤石脂、硝石、滑石……

此乃为师挖掘还原的五石散类方,可治疗此类伤精患者。

五石散,莫不是魏晋时期一度流行的服石养生之术?

正是。

患者睑白羸瘦,肿块坚实,属于典型的伤精范畴。我们的气血津液,重要来源之一是先天父母之精,没有这个先天父母之精,人的津血就没有基础建立。后天水谷精微运化的气血,只不过是去维护我们先天生殖之精。所以在经方中有一层病机是伤精层面,就是用五石散类方解决。

很多人说,五石散不是受批判吗?

你看仲景见王仲宣,谓君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服五石汤可免。神农本草经中味药,上药味,上应天象,我们读伤寒论,大部分药用的都是中品中药和下品下药,古人会把上品上药都放着不用吗?

仲景体系其实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寻常草木之品,另一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五石散类方。这部分方子,在魏晋时期,因为太好用了,谁都想用,导致滥用,类似现在的抗生素滥用。国家制定法令不允许滥用,可能是矫枉过正,导致民间到官府都不去推行五石散类方,慢慢就散佚了。

孙思邈的学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特别排斥五石散,所以在千金方中他说五石散类方,得之即焚。到晚年的时候,尤其中风以后,吃了续命煮散后,对五石散类方重新认识了,或者可能见到了江南诸师所秘的仲景的经方原件,又非常推崇五石散类方,在《千金翼方》中又收集整理了很多。

我们用五石散类方治了很多大病顽疾,比如肿瘤、癌前病变的患者,有的肿块缩小,有的肿瘤相关抗原下降。

五石散类方禀金石之性,药势刚劲而涩泄。

经曰:“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故而金石药气味俱薄,乃可阴阳补泄兼俱。是以解表而不失镇潜,清热而不失固涩,补虚而不失泻实!

血肉有情,

金石有性,

攻坚消积,

尪羸失精!

金石药补虚而不失泻实,难怪患者服第一方后会排出浊血浊气,之后肿块渐消。我还注意到,您第二个方子用了大量的酸浆水(ml),这又是何意?

这就是酸药理法,且听年经典经方学术年会。

年会信息

经典经方年会将于11月2日举办,许家栋将带领经方团队专家,围绕酸药法要及阳明四法展开详细讲解,帮助学员形成系统思维,在临床快速识别并准确运用酸味药。帮助临床医生补全经方方药体系,告别捉襟见肘的用方现状,建立完整圆融的经方思维。

报名方式: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最后一个方我没有疑问。

小子学得不错。

那是因为我收藏了这篇干货

干货链接:许家栋:厥阴法中蒙尘之宝珠---前胡方阵详解

字讲义分享(二)

今日所获

金石药气味俱薄,乃可阴阳补泄兼俱。是以解表而不失镇潜,清热而不失固涩,补虚而不失泻实。

整理:刘畅

编辑:颜国进

医生介绍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年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