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医学期刊《Hepatology》(IF:11.分)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医院陈新月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ApotentHBsAgresponseinsubjectswithinactiveHBsAgcarriertreatedwithPegylated-interferonAlpla》。该文以例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ALT水平正常,HBVDNA≤IU/mL,已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复制水平,分别给予干扰素或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治疗96W,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48W及96W的HBsAg清除率分别达到29.8%及44.7%,HBsAg血清学转化率分别达到20.2%及38.3%,而未干预对照组48W及96W的HBsAg清除率仅为2.4%,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该研究提示对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实施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治疗可显著提高HBsAg清除/转换率,对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推荐抗病*治疗“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理论挑战,也为更多的病人带去了乙肝“临床治愈“的希望。
既往曾认为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微,可以不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类病例并不安全,远期仍然存在病情反复甚或进展的可能。陈新月教授主持的该项原创性研究,以前瞻性、病例对照为科学设计基础,在多年以来积累丰富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治疗经验的指引下,创造性将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这一特殊人群纳入研究视角,结果表明这类患者经治疗后更易获得HBsAg清除/转换,远期预后也更加良好。这是该团队多年以来深入研究慢性乙肝抗免疫发病机制、灵活运用抗病*治疗手段的重要结果,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治疗学领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在线发表后,立即吸引了国内外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