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几天,以前单位的一个同事突然来找我。问我能不能马上帮她把投保的事情办了。这一问,让我想起上一次推荐产品给她,大约是10个月之前。我问她:“健康情况有变化吗?为什么要这么着急投保?”她告诉我,后来又做了体检,有一些小异常,不过医生说“没有问题”。
她想要着急投保,因为觉得自己快30了,还在裸奔,疫情的事多少有些触动。
2分钟内,她迅速整了并发给我了一份10M的体检报告文件夹。
医生说都是些“小毛小病”
我打开一看,麻烦了...
一年前的体检报告几乎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一点小增生,边界还算清晰。
但她当时因为装修房子,也没太当回事。
我提醒过几次,后来一直拖着没准备材料。
但现在这份报告,乳腺结节3级,新发肺结节,外加尿蛋白2+。
现在想要马上承保,有点难。
2、
像同事这样的案例,确实不少。
本来趁年龄小,健康异常也少的时候投保,可以争取很还算不错的承保结果,而且保费也没那么贵。
但因为各种原因耽误没把这件事重视起来。
等到第二年体检报告下来之后,慌了。
最后变成了至少有个除外责任或者加费,甚至有些连投都不能投。
这个问题,在异常指标如何投保中就聊过。
临床医学和核保医学站的角度和对待同一问题的出发点,是天然不一样的。
用简单直白来说,一些异常指标,医生说「没事儿」。
只是表示临床学角度暂时不需要进行药物或者手术的干预。
但并不是医生说没事儿,核保就一定可以正常通过。
毕竟赔付的钱也不是医生来出。
常问到的大三阳、小三阳、乙肝病*携带、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
没法一概而论,要具体看实际报告情况。
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延期或者直接拒保。
3、
拒保到底有哪些影响?
在我服务的几百个家庭里,有先前因为某些指标被拒保。
但后面异常指标恢复正常又顺利承保的。
也有同时投保家公司,一些公司给了拒保结果,另一些公司承保的情况。
所以想说的点是,「拒保」的原因比结果更加重要。
保险公司不会无缘无故去拒绝一个投保意愿强烈并且身体健康的人。
如果给出了延期(变相拒保)或者拒保的承保结果。
那一定是这个人健康风险系数过高或者难以预估,以至于保险公司选择放弃承保。
但这就是为什么说,原因比结果更加重要。
因为人的身体指标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一些外部的手术干预而改变。
比如女性非常高发的乳腺结节,如果分级B超结果是4A。
那么在没做手术和活检的情况下投保,那通常就是延期。
但如果后面做了手术,并且做了病理是良性,且术后无复发检查也无异常。
正常承保的概率就很大。
上个月我就帮委托热办理了两起类似的投保case。
4、
上哪儿去体检呢?
体检这个问题,最近也有不少委托人在向我咨询。
国内目前可以去体医院或者专门的体检机构。
医院的体检简单可分医院体检中心体检。
不同的体检对应的价格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以小番茄本人今年自己去挑选体检机构为例。
原先在公司,一般单位直接对接的就是一些第三方体检机构为主。
基础体检价格相对是比较便宜的。
还有一种就医院门诊挂号后再对应去做检查。
这种社保可以报销,但是非常费时间,体验感也不会太好。
当然有些朋友担心医院权威和专业,但是又不想在门诊排队。
医院国际、特需部的专门体检中心做体检。
这种社保是不能报销的,全程需要自费,价格不算便宜。
一个30岁左右的人做一个深度全套体检。
含有特定多项癌筛,不含内镜在北京地区的价格大概从4k~8K不等。
总结来说,还是看你需求。
三甲的国际部体检整体体验确实要好一些。
如果你希望每年去到这样的国际部的体检费用也可以报销。
一些带体检责任的高端医疗可以实现。
5、
回到前同事那事儿啊。
其实在之前的科普里面,不止一次说。
保险,尤其是健康保险,“真心不是你想买就可以买到的。”
有一些健康异常,在没有恢复正常之前,投保审核过不了,就是过不了。
当然,总有一些朋友觉得那既然正常走过不了,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告知。
于是找来「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和部分未如实告知的裁判案例来说事儿。
这个也强调过很多遍。
我想大多数给自己买健康保险的人,应该没有一个人希望。
辛苦交几十年保费,到最后拿不到赔付。
而大部分拿一些曾经未如实告知的裁判案例说事儿的朋友。
应该很少是有真的走到过司法流程的。
我记得有一位真的走到了司法程序的委托人跟我讲以前的经历:
人生着病,医院,保费要继续交,还要操心打官司。
那种滋味,真心难。
这也是为什么找到我的委托人都知道。
在投保前期阶段,我对于健康风险过滤非常谨慎,问得非常细致的原因。
6、
前几天跟一个客户朋友闲聊。
他感叹说不少之前卖车卖房的朋友,最近都跑去卖保险了。
但不知道为啥,总感觉对方给到的产品规划,并没有站在自己立场和角度。
我其实说这很好理解。
之前在从买房到买保险,我挑选销售的经验有聊过一些系统的看法。
有些人把保险当成其他普通产品在销售,所以重点是在销售结果。
但保险产品和车、房有一个很大的本质区别就是。
车售完,你立马开上,这个销售到体验产品服务的过程已经完成了。
销售人员使命完结。
房也一样,完成所有手续流程,你就可以住进去,体验到住进新房的愉悦。
销售人员的使命完结。
但保险不是这样的,你签下合同那一刻,只是服务刚刚开始。
作为保险推荐的从业人员,你最核心和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后面的理赔协助。
但,不少业内朋友并不这么认为。
不少消费者也不太清楚本应如此。
但还是想说,凡事还是要有个敬畏心。
尤其是关于人生老病死的问题上。
最后为你带来一堂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你将会有以下收获:
重疾险和医疗险有哪些区别
分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有什么用?
医疗险和重疾险为什么不可相互替换?
组合搭配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他的一些问题
今天周四,有个好心情点个在看再走哦~更多保险干货和案例知识,讲给你听~
相关阅读:
万保额的重疾配置思路
为什么你买的重疾险无论公司大小,都是安全的?
乙肝、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异常体,能顺利投保吗?
理赔过重大疾病,还能再买保险吗?
买了重疾险,这辈子没得大病钱退么?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优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