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贾继东教授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1#

从年乙肝疫苗被纳入我国计划免疫后,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降至6.1%,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年消除病*性肝炎作为公共威胁”差距还很大。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肝炎防治意识和防治水平还较低,对于乙肝母婴阻断的理解也有偏差。全国每年报告的肝炎病例中,超过医院,因此,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至关重要。

为此,在第9个世界肝炎日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第11期特邀专家聚焦慢性乙肝抗病*治疗的常见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共同助力基层医生乙肝规范诊疗。

Q1如何掌握抗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及停药时机?

首都医院贾继东教授:与丙型肝炎患者只要丙型肝炎病*(HCV)RNA阳性就一律开始接受抗病*治疗的原则不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还需要考虑治疗适应证的问题。

治疗时机

一般情况下,发现疾病活动期患者(转氨酶升高、HBVDNA水平较高者),直接开始抗病*治疗。但也有些特殊患者即使HBVDNA水平没有达到治疗标准,转氨酶水平不高甚至正常,也可以开始治疗,如伴有肝硬化的患者,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以及肝组织有明显炎症坏死或明显纤维化的患者等。

目前,我国学者正在修订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可能会对乙肝抗病*治疗适应证进一步地放宽。但具体的治疗标准,还应等待指南发布,希望届时大家能够按照新版指南选择抗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停药时机

简单地说,对于HBeAg阳性患者,即所谓的“大三阳”患者,经过抗病*治疗后,HBeAg消失,乙型肝炎病*e抗体(HBeAb)出现,即HBeAg血清学转换,达到这个目标后,再巩固治疗3年,且总疗程达到4年以上,就可以考虑停药。但应注意,即使达到这个停药标准,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疾病复发,所以目前还是鼓励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对于HBeAg阴性的患者,即所谓的“小三阳”患者,多数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长期治疗,因为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即使达到HBVDNA转阴和转氨酶正常,停药后仍相当多的患者会复发。尤其对于已经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不管HBeAg阳性或阴性,都应尽可能地保证患者接受长期治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乙肝新药的研制成功和上市,我们将有可能通过有限的疗程实现所谓的乙肝临床治愈。这些经过长期抗病*药物治疗、HBVDNA已经转阴、HBeAg转阴、HBsAg相对较低的患者,经过新的药物治疗,也许能够实现HBsAg转阴,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从容地、自信地帮助患者停药。

Q2使用非一线药物治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贾继东教授:对于口服抗病*药物的选择,国内外指南均意见一致地提倡,初治患者都应该首选一线的治疗药物。换句话说,即将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应该再选择非一线的药物治疗。而对于过去已经开始使用非一线抗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我们应该严密观察监测。

但是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非一线药物,且没有发生耐药,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这时患者是继续用药?还是更换药物呢?

对此,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不过根据个人经验,对于那些有条件的患者,还是应该及时更换为现在临床都在使用的、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这可能对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对于使用非一线药物且已经发生耐药的患者,应根据指南推荐意见及时更换治疗药物。

Q3如何做好慢乙肝患者的随访监测?

贾继东教授: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开始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宣教,保证患者知晓慢性乙肝的可治性、治疗的长期性和监测的系统性,让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并做好治疗心理准备。

坚持服药

首先一定要告诉患者坚持治疗,特别是口服抗病*药物时,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容易产生厌恶和懈怠情绪,或者治疗效果好,自认为没有问题就盲目乐观地停药,应该注意帮助患者避免这些问题。

定期随访

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可以降低患者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所以,接受抗病*治疗的患者应该至少每3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一次进行定期随访,检查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指标,以了解是否有疾病进展。定期随访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发现,患者就可早期接受有效治疗,改善愈后。

当然,医院、一个科室还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随访数据平台,使临床资料得到系统记录和观察,不断总结经验,并使经验上升为临床研究证据,使更多的患者受益。目前,我们国内也已经建立了全国乙肝随访平台,有条件的医生可以参与其中。

“中国医学论坛报·权威医声”直播间,是一档全新的视频节目,该栏目聚焦医疗圈热点事件、最新研究进展、临床争议话题,邀请医疗界权威专家,从多角度进行报道,为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