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小三阳”要比“大三阳”要好,如果“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放心了,就没有问题了。近期有“大三阳”好友来咨询,而且强调“我是大三阳”,那么真的是“小三阳”比较好吗?
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说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平时说的“小三阳”分为“小三阳携带”和“小三阳肝炎”两种。如果是从大三阳携带慢慢转变成小三阳携带,病毒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了,那么传染性也比较低了,这种状态很少再发展为肝炎,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这种就是大家常说的比“大三阳”要好的“小三阳”了。
那么说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如果我们平时对乙肝相关知识多了解一些,多医院里一些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患者都是由“小三阳”发展来的,一些重症患者也是“小三阳”状态。因为这是“小三阳”肝炎,不是“小三阳”携带了。
“小三阳”肝炎是怎么回事?
很多“小三阳”肝炎是从“大三阳”肝炎转变过来的,在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下,乙肝病毒会发生改变,多数是前C区变异所致,这种变异病毒的复制能力比较弱,所以血清病毒量是低水平的,一般是不到6次方,一般在4-5次方,肝细胞的炎症比较轻,所以转氨酶一般不会很高,有时候也会稍微的异常,或者是正常的,所以也比较容易漏诊。还有一些是C基因启动因子变异的病毒,这种病毒复制能力比较高,引起的肝炎也会比较严重。
“小三阳”肝炎与“大三阳”肝炎有什么不同?
“大三阳”肝炎的时候,炎症的轻重主要是看转氨酶的水平,转氨酶越高,肝细胞炎症越重,与病毒量没有直接关系,甚至病毒量越高,病情越轻。
“小三阳”肝炎的话,病变的轻重主要是看病毒量的水平,看病毒量的水平比看转氨酶更重要,如果病毒高于5次方的话,即使转氨酶正常,也是有炎症病变。
所以如果是“小三阳”携带的话,是比“大三阳”要好的,但是如果是肝炎状态的话,那么“小三阳”一般是迁延不愈的,需要长期治疗的。
“小三阳”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标准
根据《年乙肝防治指南》,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小三阳”应该符合:HBVDNA≥10的4次方拷贝/ml,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超过3个月),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但是对于很多“小三阳”战友来说没有达到上述严格的标准,但是仍需要根据其他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例如:1、血清病毒量阳性,转氨酶升高超过60U/L,多次检查都有升高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2、年龄超过了40岁,多次检查病毒量都超过4次方,或者是病毒量5次方以上,即使转氨酶正常也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所以,一次的检查结果或者一项指标不能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治疗,需要结合动态的多次和多项的指标来综合分析来决定。
“小三阳”肝炎应该怎样选择治疗药物?
因为“小三阳”肝炎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变异的病毒,普通干扰素的复发率比较高,长效干扰素也不低,所以一般肝炎患者建议是选择核苷类药物治疗。但是也是有例外的,比如近亲当中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为了预防肝癌,当然经济能力比较好的话,也是可以选择长效干扰素的。
目前国内上市的有5种核苷类药物,在药效,耐药性也有很大的差别,价格也有所差异。所以选择用药的话建议综合考虑来决定。最好初治的患者首选一线药物,目前国内一线药物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