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不好时,求医无门时,很多人会自学中医,也有不少人通过自学用中医知识解决了一些自身的健康问题,但也有部分人医理未通,用药有误而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当身体不好,自学中医想试药时,尽量用药平和点,量小点,慢慢总结经验,并多向同道高明者请教。
?下面来看下这个医案,患者,吴某,男,39岁,体素弱,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几年了,偶尔也来门诊看病,前段时间患者感冒,自处柴胡桂枝干姜汤三剂,感冒症状好转,但出现肠鸣大便软,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且手脚冰凉,自谓是阳气亏虚,处方,制附子20g,炒白术10g,茯苓15g,*参20g,白芍10g,大腹皮10g,三剂药后,全身暖洋洋的,微汗,手脚暖,很舒服,但食欲不振,口稍干,牙疼,患者认为是上热下寒,处乌梅丸三剂,乌梅60g,*柏10g,细辛6g,*连10g,人参10g,花椒10g,附片15g,桂枝15g,当归15g,两剂药后,失眠,心烦,汗出闷热,食欲不振,牙更痛,舌苔白腻中光剥一块,患者认为伤了阴了,乌梅丸方加熟地30g,一剂药后,全身热烫,心跳速,左耳闷胀而低鸣,胃胀,不停出虚汗,全身无力,医院,检查结果,肝脏弥漫性炎症,肝功正常,胆红素都偏高,乙肝五项小三阳,医院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患者素来相信中医,遂来门诊求治,刻诊,患者不停出虚汗,手心发烫,皮肤滚烫,自觉发烧,但体温正常,头晕,食欲不振,两天来只喝了点粥,倦怠乏力,眼红血丝,干涩,巳两晚未眠,神态极度萎糜,双板牙上下浮动而痛,牙龈肿而出血,稍碰则血流不止,右胁下时时隐痛,大便软,小便频,色清,口不渴,心烦躁,脉浮洪大,重按无力,舌质暗红,苔白腻,舌中挴指大的光剥无苔。四诊完毕,处方:薄荷6g,芦根30g,知母15g,北沙参15g,生石膏80g,炙甘草9g,苍术10g,苡仁30g,青蒿20g,鳖甲20g,丹皮10g,*豆50g,黑豆50g,大米一两,两剂二诊,汗止,手心热及肌肤滚烫缓解,唯稍感内热,头晕牙疼、烦躁、皆止、精神食欲好转,胁下稍有隐痛,舌质转淡,苔薄白,中间苔光剥稍减,原方加玄参15g,继两剂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处养阴运脾之剂善后。按语:患者本为阴虚挟湿的体质,外感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及脾阳,导致中焦不运,水湿内停,本应养血运脾,却误用附子剂,虽一时化去水停,但却又伤及阴血,导致相火不藏,但患者又进乌梅丸,更增熟地,附子本为一团烈火,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今为当归,熟地助生湿邪所困,火性困而难出,化生湿热,加上桂枝,川椒,细辛之热伤及气阴,阳明内热引动厥阴风木,相火更逆,故诸症蜂起,此皆为不擅用附子而致。看处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加芦根养阴,薄荷透热,苡仁,苍术清湿热,青蒿鳖甲汤养阴透厥阴之温热,去生地者怕滋腻助湿,加*豆,黑豆养肝肾平相火。二诊,湿热之*外透势减,加玄参增滋阴清火之力。药证合拍,故病情虽重,但见效迅速。
?谈谈附子,附子是个好药,也是可以救命的药,但用之不当,副作用也是让人难以承受。《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溫,主风寒逆邪气,溫中,金瘡,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溼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附子辛甘大热有*,就如同一团阳火,上能助心阳,中能温脾阳,下能补肾阳,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病里头,常常少不了附子,比如《伤寒论》急救回阳之方就多有附子,附子就像一匹烈马,如果我们懂得驾驭它,那附子就能成为一匹千里马,反之,这匹烈马极易伤及身体,甚至造成严重伤害。临床上有很多人说附子有*,不敢去使用,怕使用不当,本想救人,反而害了人。正是因为附子那刚烈的*性,才能祛除机体阴寒之*,中医治病讲究阴阳平衡,但凡至纯的物品都有它的特殊性,天下至热者,偏性为阳*,至寒者,偏性为阴*,因此附子之*即为阴寒极盛时之救命仙药。但受火神派及李可大师的影响,一些人对于用附子无知无畏,从几十克用到几百克,直到出现明显副作用时还谓之为排病反应,孰不知,阳虚易补,而阴虚难调,有些阴血大亏的人甚至要调养一两年才能见效,而误用附子伤及阴血只需几剂药,不少人因为误用附子造成的副作用持续几年甚至是一辈子未能恢复。对于普通的中医爱好者来说,切不可盲目大剂量用附子温阳,动辄g,或g附子来用,很容易出现重大变故,《*帝内经》讲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意思是说小剂量温阳可以补阳气(比如肾气丸),而大剂量温阳虽可取一时之功,然久用必然消耗人体阳气,附子一停,则阳气更虚,附子温阳并非补阳药,而且伤阴耗气,特别是一些弦细而数的脉象一定要慎用附子。所以我们在使用附子时,一定要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附子剂量由小到大,逐步递增,一般正常量在6g到15g之间,并且按规定先熬,基本上是不会出问题的,当然如果是急危重症,心肾衰竭,急需破阴回阳,视情况可破格重用附子,那又另当别论了。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相关问题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学习中医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也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一个“在看”、点赞。长按下面